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1篇
  免费   596篇
  国内免费   241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427篇
  2011年   400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86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01.
张昊  臧恩  高悦  韩伟  曹艳玲  王祎玲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12):2114-2121
七筋姑(Clintonia udensis Trautv. et Mey.)属百合科(Liliaceae)七筋姑属(Clintonia Raf.),多年生草本,具有二倍体(2n=14)和四倍体(4n=28)两种倍性。在陕西化龙山地区,二倍体主要分布在南坡海拔2 450 m处,四倍体主要生长在北坡海拔1 900 m左右,成为研究种内多倍体分化的理想材料。该研究从七筋姑营养和繁殖系统出发,研究其不同倍性的表型分化,揭示不同倍性的生态适应特征,为阐明七筋姑种内多倍体的演化提供线索。研究表明:(1)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11个性状中,二倍体的果实体积性状最为稳定(CV=0.02),叶长性状遗传多样性最高(CV=0.85);四倍体中果实体积性状也最为稳定(CV=0.06),而花数量性状多样性最高(CV=0.42)。(2)四倍体的果实体积平均值明显高于二倍体,但种子数量平均值显著少于二倍体,果实体积和种子体积性状在不同倍性间的分化占比最高(Vst=0.69)。(3)四倍体营养器官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丰富度低于二倍体,其平均变异系数(CV=0.16)小于二倍体的变异系数(CV=0.44);在繁殖系统表型性状中,四倍体的遗传变异丰富度高于二倍体,平均变异系数(CV=0.30)大于二倍体(CV=0.26)。(4)显著性分析表明,二倍体与四倍体表型性状差异显著(P<0.05),而繁殖系统性状在不同倍性间无显著差异(P>0.05);PCA分析同样显示二倍体与四倍体间存在明显差异。四倍体显著的表型差异是对低海拔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2.
有机物料还田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农艺措施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有机物料深混还田构建肥沃耕层后土壤的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明确了黑土区不同土壤类型旱地土壤肥力指标和玉米产量对肥沃耕层构建方式的响应特征,以期为实现东北黑土区旱地保护性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小区试验与大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选取9个生态类型区作为试验点,土壤类型包括黑土(中厚黑土和薄层黑土)、草甸土、黑钙土、白浆土、棕壤、暗棕壤和褐土。每个试验点均设置了玉米秸秆深混构建肥沃耕层(CF)、秸秆配合有机肥深混构建肥沃耕层(CF)和无有机物料还田(CK)3个处理。其中,CF、CF处理的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的秸秆还田量分别为10000 kg·hm-2和全量还田,CF处理的有机肥施用量为30000 t·hm-2;CF和CF处理中有机物料的还田深度均为0~35 cm。结果表明: 不同土壤类型旱地的土壤肥力差异较大,不同土层表现为亚耕层土壤肥力小于耕层土壤,其中暗棕壤和白浆土尤为突出;棕壤、褐土耕层和亚耕层的土壤肥力均偏低;黑土和草甸土的质地比较黏重和犁底层较厚。在试验时间为两年以上的5个试验点中,与CK相比,CF和CF处理耕层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1.85 g·kg-1、20.16 mg·kg-1、1.56 mg·kg-1和17.2 mg·kg-1,亚耕层较耕层增加了2.09 g·kg-1、12.06 mg·kg-1、2.18 mg·kg-1和3.84 mg·kg-1。与CK相比,CF处理显著增加了耕作层和亚耕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CF处理显著增加了耕作层和亚耕层的全部土壤肥力指标,说明肥沃耕层构建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其中玉米秸秆配施有机肥是快速提升土壤肥力的有效方法。受不同地区水热条件和土壤类型等的影响,不同试验区的玉米产量差异较大;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表现为CF>CF>CK,说明肥沃耕层构建方式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均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采用玉米秸秆或者玉米秸秆配合有机肥深混的肥沃耕层构建方式能够同步培肥耕层和亚耕层土壤,提高玉米产量。不同生态类型区应根据土壤类型、有机物料来源等采取相应的肥沃耕层构建方式,建议在有机肥源充足的区域,优先采用秸秆配合有机肥深混构建肥沃耕层。  相似文献   
1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口腔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益生菌对口腔菌群和宿主健康的调节作用已成为广泛研究的话题。已有证据表明,益生菌可以竞争性地抑制口腔中致病细菌的黏附和定植,分泌抗菌物质以减少病原菌。本文综述了相关益生菌对变形链球菌这一公认的龋齿病原菌的作用,包括:(1)生物表面活性剂、细菌素、胞外多糖等益生菌代谢产物对变形链球菌牙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2)刺激宿主免疫反应,调节口腔菌群组成;(3)下调或阻断变形链球菌细胞中与黏附在牙齿表面形成生物膜相关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04.
韩柳  刘威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1):1309-1313
目的探究微生态制剂联合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莫西沙星序贯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生态制剂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检测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肠道微生物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水平,并评价患者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AT评分(8.23±3.64、10.41±4.08)和mMRC评分(1.35±0.82、1.77±0.61)均低于治疗前(23.01±4.47、22.87±5.26、2.79±0.54、3.04±0.74),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数量均高于治疗前,大肠埃希菌数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细胞、CD4+/CD8+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8+细胞数量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胀(18.4%)、胃潴留(20.4%)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6.7%、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20.4%、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老年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能促进患者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免疫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05.
【背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一种具有多重耐药性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常引起奶牛乳房炎等疾病。形成生物被膜是MRSA重要的耐药机制之一。研究发现ica操纵子调控的胞间多糖黏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ar Adhesin,PIA)通过促进MRSA的黏附与聚集介导生物被膜形成,icaA和icaD基因共表达可显著提高MRSA的N-乙酰葡聚糖转移酶活性,但icaA/D蛋白对MRSA生物被膜形成和耐药性的影响仍不清楚。【目的】探讨icaA/D基因、MRSA生物被膜形成及耐药性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寻找药物作用新靶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具有多重耐药性且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的乳源MRSA M5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其icaA/D基因缺失株;利用FITC-ConA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野生株与icaA/D基因缺失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与能力;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对野生株与icaA/D基因缺失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结果】构建了MRSA M5的icaA/D基因缺失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野生株在培养16 h后形成了一层厚的成熟生物被膜,随后开始解离,直至120 h完全解离;而icaA/D基因缺失株在培养后16 h仅形成一薄层生物被膜,48h完全解离。10种受试抗菌药物对缺失株的MIC较野生株减小,而且缺失株对8种药物的敏感性由原来的耐药或中介转变为中介或敏感。【结论】icaA/D基因缺失可明显降低MRSA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6.
韩琦  潘超颖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6):2214-2221
蛋白质可逆的磷酸化修饰在真菌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过程相互协调。蛋白质中磷酸丝氨酸/苏氨酸位点的去磷酸化反应主要由蛋白磷酸酶2A (Protein Phosphatase2A,PP2A)负责催化。PP2A由催化亚基、调节亚基与结构亚基组合成有活性的三聚体全酶形式发挥功能。本文以模式真菌酿酒酵母、裂殖酵母与人类条件致病菌白色念珠菌为例,总结了PP2A家族成员在真菌细胞中的研究进展及去磷酸化作用调控真菌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分析了PP2A调控真菌生命活动尚需解析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可能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7.
人类肠道菌群能够产生多种代谢产物或与人体相互作用产生肠道菌群-宿主共代谢物,显著影响人体各大系统的生理功能。当人体健康状态以及肠道菌群发生变化时,肠道代谢物的种类和含量也会相应受到影响,因此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具有作为疾病诊断指针的巨大潜力。本文总结了常见的几类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包括糖类、胆碱代谢物、脂质、氨基酸与肽类、维生素、胆汁酸、短链脂肪酸、酚、苯甲酰基和苯基衍生物等,及其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作用机理,以期更好地理解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和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8.
布鲁氏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胞内寄生菌,可引起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致病机制复杂,可通过表达多种毒力因子等方式躲避或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并发挥其对机体的致病效应,实现其在宿主体内的长期存活。因此,布鲁氏菌病易转化为慢性感染。本文对目前已发现的多种布鲁氏菌毒力因子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认识布鲁氏菌病的致病机理,为布鲁氏菌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背景】化学防治污染日益严重,作物抗性、农药残留、病害再生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筛选新型生防菌株及研究其抗菌物质已成为热点。【目的】筛选出一株对禾旋孢腔菌等植物病原菌具有生防功能的贝莱斯芽孢杆菌,挖掘其调控合成细菌素、抗菌肽(RiPPs)的基因簇。【方法】通过分离筛选、对峙培养等方法筛选出菌株,通过全细胞脂肪酸和Biolog分析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通过BAGEL4挖掘潜在的细菌素、RiPPs基因簇及潜在的作用机制。【结果】菌株RJW-5-5对禾旋孢腔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可达78.4%,对疫霉菌、菊池链格孢等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利用NCBI网站的BLAST功能对所测的16S rRNA基因和rpoB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鉴定菌株RJW-5-5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AGEL4分析菌株RJW-5-5全基因组序列含有合成Lasso_peptide、Cerecidin、Sactipeptides以及Propionicin_SM1的基因簇,其中Propionicin_SM1为首次在芽孢杆菌属中发现,能够合成双功能蛋白TrpGD、二硫还原酶、2-氧戊二酸脱氢酶E1组分等。【结论】菌株RJW-5-5能够抑制多种农作物病害,具有多种羊毛硫抗生素、套索肽、细菌素等抗菌肽基因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0.
有关血管稳态和重构的分子机制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也被视为治疗血管损伤性疾病的突破点。大量研究证实,血管损伤修复及病理性重构过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表型转化、异常增殖与迁移、细胞衰老关系密切。平滑肌22α(smooth muscle 22α,SM22α)蛋白是一种在收缩型VSMCs中大量表达的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可通过与F-actin相互作用促进应力纤维形成,维持VSMCs收缩性,还可作为信号调节分子参与血管稳态和重构。本文综述了近年SM22α在血管稳态和血管重构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